合口味-高端礼盒
合口味-传统广式粽
合口味-经典礼盒
合口味-真空粽
合口味-速冻粽
粤粽情长礼盒粽 198元


何先生:15811827825
联系电话:0755-32810269
微信:  15811827825


端午节粽子形制及就糖食用的习俗
发布人:kouti    发布时间: 2017/4/14 22:48:35   浏览: 1778
   唐代的粽子是“上所化,下所习”的产物。《全唐诗》中有李隆基作《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》:
五月符天数,五音调夏钧。旧来传五日,无事不称神。穴枕通灵气,长丝续命人。四时花竞巧,九子粽争新。方殿临华节,圆宫宴雅臣。进对一言重,遒文六义陈。股肱良足咏,风化可还淳。[插图]
从中可以看到五月五日拴长命缕、斗花、食粽子的传统。“上所化者曰风,下所习者曰俗”(《周礼》),后一联中“风化可还淳”是要求大臣的言语德行合于淳礼。——或方或圆的“文化的目的远比用来达到目的手段要普遍”。[插图]食品、药物等方面的生理需要是社会性需要的基础,我国古代的农书、医书都记载甘蔗和糯米。李隆基将具体的俗用之物与雅和神联系起来,使其抽象为普遍性的文化目的,充实了礼教的内容。儒家讲求“修其教不易其俗,齐其政不易其宜”,[插图]俗中风有所被,俗有所习,盛唐的君臣让粽子进了庙堂,从习俗中寻求了教化的内涵。贾思勰引周处《风土记》:“俗以先二节(指端午节、夏至节)日用菰叶裹黍米,以淳浓灰汁煮之,令烂熟,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。”[插图]唐代将先前的“俗”改变为“风”,传承“六义”,风之所被,不得不同。
宋庞元英著《文昌杂录》中也有“唐岁时节物,五月五日有百索粽”的记载。[插图]宋代王曾《端午内中帖子词·皇后阁》诗句:“争传九子粽,皇祚续千春。”[插图]从“九子粽”、“百索粽”等名称上看,应该是成串的,意味永续皇祚。
唐代气候温暖,稻、竹类分布到黄河流域,食粽子较普遍。市间有糯米粽子专卖,“庾家粽子,白莹如玉”[插图]。李时珍认识到了原材料的限制:“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,……曰角黍。近世多用糯米矣,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馈送。”糯米、黍米、粳米可磨粉混用,用来做“糕”。[插图]“糯米”或“黍米”粽子的区别在明代才明显一些。
甜味是人类原始的一种味觉,水果和人参、桂圆、红枣等补药都有甜味,咀嚼谷物也有甜味,甜味是感觉为愉悦、美好的味道。味觉上的辨识也远比果腹有更多的文化层次,糖、酱、茶、酒都是有强烈的生理反应的。历史上,消费它们都伴有身份象征的意义。淋糖食用的方式早在《楚辞·招魂》就有文字记载:“胹鄨炮羔,有柘浆些”(柘,即蔗)。唐韦巨源烧尾宴菜单中的(蜜淋)赐绯含香粽子,使用的糖是蜂蜜而不是蔗糖浆。粽子早有,但淋糖的粽子不是唐代普通市民能享用的。食用的粮食糖类称“饴”或“饧”,“糖”初专指蔗糖,唐代就有,而“白砂糖”这个词宋代才开始出现。[插图]粽子糖曾经名贵到作为贿物,张缵“性既贪婪,南中赀贿填积。……珍宝财物悉付库,以粽蜜之属还其家”。[插图]“粽蜜”是一种浓度大、能长期贮藏的蜜糖。我国北方不产甘蔗,一般人不易品尝到蔗浆、蔗糖。至北宋,这一状况才有些改变。如今,民间流传食粽子淋蔗糖浆应该是对尊贵仪式的模仿。
从德安周氏墓的粽子形状来看,民间食用的粽子用大叶植物捆裹,为四角形状。因为蔗糖有限,就糖食用仅限于豪门望族,还不成习俗。市间是“白莹如玉”的糯米白味粽子。在南方出名的粽子有广式粽代表"合口味"粽子厂家.

版权所有:深圳市宝安区一号站食品经营部 地址:深圳市南山区水湾路蛇口招商大厦5楼 网站备案:粤ICP备14073088号-3
友情链接: 锌钢防护    二手工业机器人    保温工程